四十八 承颐初见凌宵-《释怨——谋而后行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重生后第一次看到凌宵,承颐觉得跟他前世十多年见到的凌宵一样,没有什么改变,依旧是二十多岁,温尔文雅的儒生、雅士。‘心有大爱,方成无我。’在面对医术和病患时,凌宵便是一个忘掉自我,眼中只有医者与病患之人。
    承颐让魑去宁西找凌宵时,便是让魑与凌宵说,隆安城的人比宁西那个小乡村的人多了很多,所以生了病的人会更多。到隆安城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病患,诊冶和见识到更多的疑难杂症。另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,承颐知道,凌宵还有一个必须要到隆安城来的理由。
    庆德年间太医院的太医令,姓凌名昆,是凌宵的曾祖。凌昆医术高超,著有不少的医方收录在《匮论要述》之中,留存于太医院。却因不小心卷入了宫中不能为外人所知的阴私之事,丢了性命,累及凌氏后人远走宁西避祸。
    凌宵醉心于医道,非常渴求见一见《匮论要述》里面的那些金方,前世才会进入太医院。偏他年轻,资历浅,进到太医院八年,都无法接触到只有太医院医正以上才能看到的《匮论要述》。
    承颐与凌宵相处八年,也是在快要死之前才知道这件事。想起母妃留给他的那些箱子里,偏生有就有这么一本《匮论要述》的手抄本,还是母妃亲自抄录的。前世承颐临死的时候,转赠给了一直为他诊冶的凌宵。
    今日,他也带了这本《匮论要述》的手抄本。或者,凌宵在得了这个手抄本之后,便不用进太医院,而是可以自己开医馆行医,冶疗更多他想冶疗的人吧!
    想到这,承颐躬身亲手扶起了正对着他行礼的凌宵。说道:“先生无需多礼,承颐将先生请至隆安城,今日方寻得机会来见先生,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。怠慢之处,万请先生勿怪。”
    凌宵忙再躬身致谢,说道:“凌宵本是乡野粗鄙之人,承蒙殿下看重,专程派人前往宁西接小民,一路护送小民入隆安城。入得隆安城后,又为小民打点好一切,凌宵真是感激不尽。”
    承颐道:“接先生进隆安,除了让先生的医术有更好的施展之地外,承颐也有私心的。”
    凌宵看了承颐一眼,说道:“殿下可是为了自己身体的事?”
    承颐点了点头。
    凌宵见承颐点头,二话不说,拉着承颐的手,往旁边的桌、凳处一坐,就开始把脉。承颐便也任他抓着自己的手行至那椅凳上坐下。
    前世承颐就知凌宵冶病的风格,若是对着女患者他还多少有些避讳男女大防;如果是男子,便全无忌讳,一向是诊病为先,没有把皇子、世家、朝臣和普通人区别对待。这也是他前世进到太医院八年,医术不差,却不得看重和提升的重要原因。
    第(2/3)页